台灣科技政策需要全盤從新檢討
散文集金門大學大學教育反對賭場程式設計趨勢觀察創業經營貨幣經濟日常生活法律常識職場工作政治社會中國研究歷史研究電腦使用Make媒體出版FB對話訊息相關網站參考文獻最新修改簡體版English |
以下這篇文章超棒
摘要: 認清現實,不是認輸,而是擬訂有效對策的第一步。如果認定馬太效應在科技領域中明顯而難以逆轉,而且同意台灣有限的資源不足以急起直追,也許這時候大家可能更容易達成以下的共識: 1. 台灣在基礎研究上應該花費最少的資源,僅求緊密跟隨,而不求突破(目前基礎研究大約佔國家科技預算之 15%,可否更少?而如果其他 85% 的經費都花在應用研究,為什麼好像未見太多具體成果?)。 2. 認真思考台灣科技發展的目的與價值。以台灣有限的科技經費,不如跟踪前沿技術,將其導向應用,並進一步將其完善,產生具體的商業行為(例如創業或授權)。 3. 在這種思維下,學研界的 KPI 應該重行考量。目前以 SCI 和 EI 期刊發表來衡量學術研究水準,這樣一個簡單、表面的量化指標,其實多年來嚴重誤導了國家的研究資源,取而代之的應當是能夠反映研發實際應用成效的 KPI(但許多學校努力增加技術移轉授權收入,也是另一個過度簡化的 KPI)。 4. 學術界與產業界相互間應當建立流暢的旋轉門,產業人士有正式管道到學術界任教,分享應用場域的現況,接觸新知,學者專家也可借調到產業界,不但學以致用,進而可以發現更多的研發題材。 5. 學研界與產業界應當密切分享資源、激發研發創意。由解決實際問題下手的研發,才會是最有效的研發。 6. 隨著以上各種思維和制度的變革,當然學研界人士的評等、考核、激勵等制度也必須隨之調整。 7. 一味盲從潮流不能追趕上領先者。反之,淡定地選擇自己的方向,謹慎而有效地使用資源,也許更能掌握另一個典範轉移的契機。 |
page revision: 0, last edited: 14 Sep 2013 23:14
Post preview:
Close p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