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專業能力 -- 探討台灣大學生專業能力不強的原因

散文集

金門大學

大學教育

反對賭場

程式設計

趨勢觀察

創業經營

貨幣經濟

日常生活

法律常識

職場工作

政治社會

中國研究

歷史研究

電腦使用

Make

媒體出版

FB對話

訊息

相關網站

參考文獻

最新修改

簡體版

English

國長提問:

我再提出一個疑問吧!

大學畢業生,是否「該」被認定為「具備某方面的專業能力」?或者說「具備某方面專業的基本能力」呢?

宏霖回應:如何認定?現在不就有了嗎!拿到畢業證書阿~~ 呵呵…

呵呵!那麼對於一個被認定具備某方面專業能力的人,是否該名符其實地具備該方面的相關知識與技能呢?

還是。。。有證書就算?

宏霖再回應:

這就是腐敗的地方了ㄚ,老師把人都當光學校不準當光都退學哪來錢賺。

丙級證照夠基本八高職都會考,監考老師被學校老師請在隔壁教室喝茶多腐敗。

有一句名言中華民國萬萬稅,非常貼切的描述了中華民國的國情。
不論走到哪都必須跟錢掛鉤,證書也不例外。
名符其實如何判定?只能靠證書。證書如何發?看相關單位想賺多少錢。

國長提問:那如何改進呢?

宏霖又回應:

老師全部退光光,讓大學從回20年前的光景,只有真正的高材生能讀大學^_^

教師執照濫發也是一大弊病

國長的看法:

張兄,我頗認同您的看法,這也是之前我提到的「大學不應該廣設」。

適合讀大學的去讀大學,適合到社會學技能的去社會。
每個人都各有適合的去處。

不過,我不認同能讀大學的是「高材生」,

能把菜煮的很好吃,也是「高材生」啊!
能把廁所掃得很乾淨,也是「高材生」啊!

只有平等地尊重各種職業,才可能破除進大學的迷思。

宏霖三回應: 所以我覺得在職專班最適合,不論甚麼行業你想進去就是去學,邊讀書邊上班!畢業有甚麼好處?升級摟往上升遷。

哲正加入論戰:

假裝製造[性向感測機],並謊成有98%的準確率。
就讀科系依照性向感測機分發,想要轉系就自行參加轉系考試。
最後提高畢業門檻。

這樣當學生過不了時,就可以怪他不認真,他也會覺得是自己不夠認真。
有決心轉系的同學就不用擔心他有沒有上進心了

上面是開玩笑的,但有點很重要,也是我覺得多元教育最大的問題。
有多少的學生敢肯定自己知道,自己的興趣or天賦是什麼?
在這個情況下你要讓學生自己選課嗎?
我就完全不確定我的興趣是什麼,我讀資工只是因為電機科上來可以選,還有一點點的分數考量。

有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羅輯似乎還不錯,寫起程式還滿順手的,也許我真的適合當個工程師。
但有的時候程式寫一寫,我突然覺得自己也許應該去當個藝術家,然後開始煩惱我是不是讀錯系了。

國長的辦法:

所以,在大一入學的時候,系上都會告知「必修」與「選修」課程吧!

那麼,學校該不該「強迫」學生至少滿足所有必修及格,並且有一定量的選修課程及格呢?

以此,來決定是否頒給學生學位,證明學生具備了某方面的專業能力呢?

這裡是有個弔詭的。

大一進來,必須決定該科系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因此要選擇是否繼續就讀。

但,弔詭的是:很多東西我們不先學,怎麼知道有沒有興趣呢?

另一個弔詭,很多東西我們深入學習以後,才會發現「很有趣」。

基於此,有人提出「大一不分科系」。

但如果真的這麼做,大一就要選修很多很多的「概論課程」,才能夠知道大二以後要往哪邊去。

如果大一沒有選修足夠量的「概論」課程,又如何能從中得知自己的興趣呢?

哲正的想法:

還是那句話,我認為學校要求的畢業學分太多了。
假設我今天喜歡寫嵌入式程式,但是我仍然要去花心思搞動畫設計,還有網路程式,只因為我需要修滿足夠的選修學分

好吧,也許今天機械需要跟網路做點連結,我最好找一個網路程式專精的同學合作。
為了合作順利,我最好也懂一點網路相關程式,所以我去修[網路程式]這門課是有幫助的。
只是我需要的是比較淺的知識,網路專精的同學需要的是較深的知識,但是我們都是修同一門[網路程式]。
如果老師配合我的程度教課,那我的夥伴學不到東西;如果老師配合我的夥伴教課,那我就會因為學分不夠而畢不了業

國長:

瞭解!

只是,為何不是學生盡量學會老師的東西,反而是老師要根據不同學生想學的程度,而教授不同程度的內容呢?

堪入式程式固然有部分是跟UI相關的,但也有很多關於系統的部分,例如驅動程式。

所謂的「提供什麼程式給使用者」也包含了寫驅動程式給上層AP程式設計師「使用」啊!

一個「堪入式程式」如果不具備某方面的功能,那這程式存在的意義是?只是為了寫程式?

石珉宇突然進來:

恕小弟插話,這個議題小弟覺得跟社會價值判斷有關,當社會認同文憑重於能力,因沒有更適合的方式去評判個人能力時,現況恐怕只能照舊。官僚制度並不見得會造就無效率的政府或團體,跟德國比較,說不定有朋友會認為我們能考的執照還太少了,才會讓學歷文憑代表了太多…

董祥巨進來,並成為下一段論戰的主角:

我覺得..如果節錄各段教材(部份上課片段)
放在選課頁面上讓學生參考
或許會有一點點幫助

有的課程 .. 不同老師教 .. 會有不同結果 .. (攤手)
有的老師 .. 你會覺得 .. 你不認真聽課 .. 對不起老師
有的老師 .. 你會覺得 .. 你不趴下睡覺 .. 對不起自己

在評量學生素質的同時
也應該評量開課程的老師
是否有教好該門課程的能力
懂和教是不能劃上等號的

當初那四年讓我印象深刻的老師有三位
VB - 李志浤老師
JAVA - 陳鍾誠老師
網路管理 - 李錫捷老師

這三位老師
雖然上的課程是大多數同學不感興趣的
但他們的教學方式並不讓人覺得有枯燥乏味、
死氣沉沉、昏昏欲睡之類的感覺

只是 .. 對不起三位老師 - - ..
後來都沒往這些路線走=_="

會教學生的老師 , 不需要很強
但一定要能帶動學生的學習慾望
咦!這個有趣!
喔!原來可以這樣子!
不都是這樣子嗎?
教學相長
有時只要帶起學生的學習慾望
或許學生自學的成果會令人驚嘆

宏霖與巨哥交頭接耳中:

宏霖:李錫捷老師現在不交那個了哈~
董祥巨:恩 有聽說 很可惜,很有用的一門課程,CCNA

國長:看來真的要廣廢大學,讓那些不能「自動有學習慾望」的學子自動從大學裡面淘汰掉。

鍾誠突然進來:

學業成績不好的同學,是否就不能念大學呢?

可不可以來大學當中學「魔術」,而不是「線性代數」呢?

大學的功能是甚麼呢?多元化有甚麼好處呢?

herotw, jserv、九把刀有可能來大學開課嗎?

分享一篇九把刀的文章 — 「九把刀之7分上大學論」— http://cram1234.pixnet.net/blog/post/21515376

國長回應:

當然大學不能只提供「學業」方面的課程,「技能」方面的課程也是相當重要的。

不過,我雖然原則上贊成開辦「魔術系」,或者「藝術表演系」的成立,但教育資源從何而來?

鍾誠說明:

我的想法是,讓學校自行選擇,要成為「學術導向大學」、「多元化大學」、「實務導向大學」或者是「實務專精大學」等。

然後放寬某些大學的學費限制,讓他們可以收更多的錢,但是如果受教育部補助很多的,就不能再收取高學費了。

如此,有些大學會「收高學費然後提供高品質」,有些大學會「收低學費並接受教育部補助」。

然後,他們可以自行決定要朝哪個方向去發展,甚至決定哪些學校的課程可以互選並承認,或者成立聯盟並承認聯盟中所有學校的課程。

如此教育資源就不會一直重複的浪費,而且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要念貴的大學還是便宜的大學。

在這種機制下,便宜的大學並不會因此而不好,因為他們會挑選自己專長的領域,找更具有實務吸引力的老師來上課。

而貴的大學,就可以朝向更高品質的方向發展,那些繳了這麼多學費而來的學生,通常也會較為努力的學習,就像 vgod 與余曾祥去 MIT 一樣,拼了命也要完成學業畢業。因為這正是他們所追求的人生目標啊!

國長小結語:

呵呵!那不就是原來的技職體系與大學體系的分別嗎?

只是,學長您更推而廣之。

果然,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核心文章

  1. 為台灣教育界投下一顆震撼彈! (首篇) -- 陳鍾誠給李家同的一封公開信
  2. 為台灣教育界投下一顆震撼彈!(續篇) -- 陳鍾誠給李家同的第二封公開信
  3. 為台灣教育界投下一顆震撼彈!(最終篇) -- 我的夢想,我的遺書!
  4. 我有一個夢 -- 網路民主軍成立的原因
  5. 台灣科技體系的弱點與斷層
  6. 研究評比 = 論文 + 技術報告 + 作品 + ...

所有文章

  1. 台灣科技體系的弱點與斷層
  2. 台灣的大學教育的經營、機會與困境 (研究報告)
  3. 李家同與陳鍾誠 -- 關心教育、理念不同且互補
  4. 中華民國大學教育的迷思
  5. 學習型學校 (Peter Senge) -- 閱讀筆記
  6. 第五項修練 (Peter Senge) -- 閱讀筆記
  7. 從艋舺黑幫到台灣學術界的兩難之路 -- 陳鍾誠小傳
  8. 金門大學校務討論區
  9. 網路民主軍
  10. 為台灣教育界投下一顆震撼彈!
  11. 關於大學生學習自由的論戰
  12. 如果九級地震發生在台灣?
  13. 陳鍾誠與九把刀的偶然交錯 -- 原因竟然是李家同
  14. 大學生的未來,被我們綁架了嗎?
  15. 我心目中理想的教育方式
  16. 研究評比 = 論文 + 技術報告 + 作品 + ...
  17. 研究生一定要知道的 ─ “秘密”

其他

  1. 相關影片:陳鍾誠的影片作品集
  2. 動畫劇本:「震撼彈 -- 哇ㄌㄟ!」

撰寫中

  1. 中華民國大學評鑑的思考盲點
  2. 大學、教師、學生 -- 自主化改革草案
  3. 陳鍾誠給教育主管的一封公開信

Facebook

Unless otherwise stated, the content of this page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