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鍾誠給李校長金振先生的一封公開信

散文集

金門大學

大學教育

反對賭場

程式設計

趨勢觀察

創業經營

貨幣經濟

日常生活

法律常識

職場工作

政治社會

中國研究

歷史研究

電腦使用

Make

媒體出版

FB對話

訊息

相關網站

參考文獻

最新修改

簡體版

English

敬愛的李校長您好:

十多年來,您無時無刻的為本校努力,將本校從「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門分部」一路提升到「金門技術學院」,然後再度從「金門技術學院」提升為「金門大學」。如果沒有您的努力,我相信本校將難以突破這重重的關卡與障礙,順利的成為今日兩岸高等教育最前線的「金門大學」。為此,鍾誠在此對您獻上最誠摯的感恩之情,以及難以言喻的敬佩之意。

開學以來,我們難得在學校看到您的蹤跡,幾經詢問,才知道您正經歷人生當中最大的悲痛,因為校長夫人竟然在日前仙逝了。得知此事,本校的同仁們都深感哀痛與惋惜,在您的努力陸續得到了良好成果的同時,卻遭受到此一突如其來的意外打擊,您必然感到無比的沉痛與哀傷。即便如此,本校同仁們都希望您能保重自己的身體,不要過度的悲傷,因為您還必須繼續帶領我們全體同仁,帶領著金門大學的全體師生們往前邁進,繼續朝著更高遠的目標前進。

金門大學目前正處於一段非常關鍵的時期,如果我們能好好把握這樣的良機,就很有機會成為第一流的大學,但是如果我們錯失了這樣一個黃金時期,那我們將難以再獲得這麼好的機會了。

前一陣子,我在報章雜誌上看到校長所提出的「金廈成功之路」,以及「三聯學制」的構想,這種創新性的構想讓我們都眼睛為之一亮,如果三聯學制真的能夠順利的施行,那麼本校將有可能成為學生們心目中的標竿學校,讓金門大學從此成為兩岸學術交流的重要跳板。

我所知道的「三聯學制」,乃是採用 6加1加1的運作模式,讓金門大學、廈門大學、成功大學的學生遊走各個學校讀書完成修課並取得大學學歷,也就是學生在自己就讀的學校上六個學期(三個學年)的課程,然後再到其他兩所大學各上一個學期的課程。這種學制讓學生們得以培養更寬廣的視野,並且可以修習到兩岸三校當中課程的精華,這將會是一個具有相當大吸引力的大學生活模式,相信會吸引不少年輕學子們的注意力。

但是到目前為止,廈門大學與成功大學兩者均可說是兩岸第一流的大學,但是金門大學卻還沒有辦法與這兩所大學平起平坐,至少在學術聲望與地位上,我們還是略遜一籌。不過我們金門大學一直是以一個小而精、小而美的大學為努力目標。雖然相對較小,但是在教學與服務等面向上,並不會遜於成大與廈大太多,當然,如果以論文數量衡量,我們很難與這兩個學校匹敵。

而且,我相信在短期之內,就算傾全校之力,將所有的「資金、設備、人力」都投入到研究與論文等領域,也不太可能有機會趕上成大與廈大的水準。本校並沒有「成、廈」兩校悠久的歷史、豐富的資源、學業成績優異的學生、以及學術地位崇高的教授,因此勢必難以在短期之內就能在學術與論文上達到與「成、廈」兩校相同的水準,這是很明顯的事實。

但是,如果在其他的方面著力,我相信我們很有機會創造出一所比「成、廈」兩校更為優秀的高等學府,而且這樣的目標應該不難達到,只要我們能夠善用金門的優勢,結合本校目前所擁有的資源,就有機會能與「成、廈」兩校一較高下,甚至可以遠遠超越他們,成為華人地區最令人響往的學校之一。

如果單就學業成績而言,本校一般學生們的成績,誠然難以與「成、廈」兩校的學生競爭,但是本校學生們在「創意、活力、多元性、團隊合作精神、兩岸環境的熟悉程度」等方面,絕對不會輸給「成、廈」兩校的學生。如果我們能發揮學生們在這些方面的天份與能力,那就有機會培養出一群充滿創意活力的優秀學生,這些學生的多元性與團隊合作能力將有機會遠遠超過其他學校的學生,讓本校成為兩岸高等教育中最多元、最有活力的學校之一。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拿學術研究與論文去與「成、廈」兩校作比較,當然會感覺到相形遜色,但是如果我們能好好的善用教育部所給的 100 名教師員額,以及本校相對充沛的校務基金,就能有機會聘請到對青年學子具有強大吸引力的人才,進而成為青年學子們心目中最響往的大學之一。

但是,我們不能墨守成規,不能再以學術成就與論文數量多少,去決定要聘請哪些老師了,否則我們將只能成為二流的研究型大學,難以成為一流的高等學府。「獨尊論文」的遺毒已經成為了我國高等教育最嚴重的問題之一,讓我們的教師只能研究那些可以發表論文的領域,而忽略掉那些無法發表論文的產業與課程。我們的年輕學者們因此而「被困在論文當中」而難以施展其才華,難以傳授給學生那些最重要但是卻無法發表論文的知識,我們的學者已經因此而成為「論文的囚徒」而不自知。

當我們成為了「論文的囚徒」,我們的學生們就只能夠日復一日的在這個學術囚牢中遭到監禁,他們無法學習自己喜歡的課程,無法發揮他們的創意,無法發展出多元的興趣,更無法訓練出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

如果我們繼續受到「獨尊論文」的影響,金門大學將會喪失此一大好良機,因而無法成為最多元、最有活力的大學,反而會成為「二流的研究型大學」。屆時,我們將會後悔不已,原因是我們錯失了這個寶貴的黃金發展時機,只因為我們還是無法跳出「獨尊論文的囚牢」,因而無法展翅高飛,成為第一流的高等學府。

因此,我要在此請求校長,不管是多麼的困難,不管我們多麼害怕因此而被評鑑委員修理,因而被評鑑為不合格或待觀察,我們都應該勇敢的跨出那一步,好好的善用這個大好時機,聘用各個領域最傑出的人才,而不要擔心他們到底有沒有博士學位、到底是不是著作等身、到底是不是能增加本校在評鑑上的分數。因為,我們最應該考慮的並不是評鑑,而是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大學,如何成為青年學子最響往的學術殿堂啊!

在我個人的認知當中,台灣的大學教育早已從二三十年前的「菁英教育」,轉變到今日人人都能念大學的「普及教育」。在菁英教育的時代,「獨尊論文」並不會造成太嚴重的問題,因為學業成績不好的學生,根本就進不了大學。但是在今日,7 分就可以上大學的時代,正是大學教育從「菁英教育」轉為「普及教育」的明顯證據。

此時,「獨尊論文」的害處就會變得非常明顯,特別是在那些學業成績不屬於最前段的大學身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學生們的「英文不好、數學不好、閱讀不好、寫作不好、程式不好、邏輯不好…」等等的情況,這些其實總歸一句就是「學業成績不是每科都好」,因為這些學生並不是以高標準的成績考進大學的啊!

但是,某些科目的學業成績不好,並不代表這些同學的其他領域也都不好,因為上天通常是公平的。他們花了較少時間在某些學科上,正代表了他們花了更多的時間在其他的領域上,他們的才華通常在學校得不到欣賞,他們的潛能在學校無法進一步被開發,這才是讓他們難以在學校表現優秀的原因。

在「普及教育」當中,大學已經從一個「供給者主導的市場」轉變為「消費者主導的市場」,但是我們的所有思維都還在使用「供給者主導的政策」去管理一個「消費者主導的市場」,於是大學自然產生了「供需失調」的情況。因為我們所供應的「教學科目」並不是學生所想要的「學習科目」,於是我們看到那些「著作等身的學者」,其課程卻面臨倒課的窘境,還要東拉西拉才能勉強開課,這顯然是一種市場「供需失調」的明顯現象。

在網路上,我看到很多優秀的人才,他們在各個領域表現傑出,但是他們卻沒有寫過任何論文,也沒有取得過博士學位,但是他們對青年學子們卻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能夠教授很多很棒的東西給我們的青年學子。這些人才在「動畫設計、電影拍攝、程式設計、遊戲設計、產業實務」等等領域表現得是如此的優秀,但是這樣優秀的能力卻無法傳承給我們的莘莘學子們,於是我們的學術只能鎖在「論文的囚牢」當中,成為被青年學子遺忘、甚至是排斥的一種知識。

我並不反對論文,相反的,我認為論文是人類智慧的重要結晶,但是過度的強化「獨尊論文」的思想,將會消滅其他領域發展的可能性,進而讓我們的學生對大學產生排斥的感覺。因為他們在大學當中學不到想學的東西,無法尋找到自我的興趣,於是無法發展出多樣化的能力,然後成為被壓抑的、失落的一代。

論文很好,但是書籍與技術報告對後進國家而言或許更為重要,甚至有許多領域的知識,只能以作品或影片動畫的形式表現出來,還有更多領域的知識必須透過身體力行才能學習得到。我們不能只鎖定在可以發表論文的領域,八百年前的朱禧沒有寫過學術論文,但是這並不妨礙他成為一位偉大的學者,我們必須尊重每一種知識的表現方式,而不是用 SCI/EI/SSCI 指標來限縮所有知識的表現方式,因為這是消弭知識多元性的最有效方法,卻也是扼殺學生學習意願的最快速手段。

我希望我們能夠好好善用現有的豐富資源,像是教育部給我們的教師員額,縣政府給我們的校務基金,以及華僑商界領袖給我們的捐款等等,然後利用這個兩岸學術鬆綁的大好機會,去聘請最好的老師,來傳授學生們最想學習的知識給他們。然後,我希望能看到金門大學展翅、起飛、翱翔於天際,而我們則能夠看到金門大學的學生們,正以無限的熱誠,努力的追尋著他們的未來。而這個通往未來之門,現在正掌握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裡。

參考文獻

  1. 兩岸大學網 — 開創兩岸高等教育合作新模式 金門大學倡三聯學制 培育「兩岸通」人才 — http://2m.1111.com.tw/info_news_detail.asp?kx=8&zone=82&id=2010

核心文章

  1. 為台灣教育界投下一顆震撼彈! (首篇) -- 陳鍾誠給李家同的一封公開信
  2. 為台灣教育界投下一顆震撼彈!(續篇) -- 陳鍾誠給李家同的第二封公開信
  3. 為台灣教育界投下一顆震撼彈!(最終篇) -- 我的夢想,我的遺書!
  4. 我有一個夢 -- 網路民主軍成立的原因
  5. 台灣科技體系的弱點與斷層
  6. 研究評比 = 論文 + 技術報告 + 作品 + ...

所有文章

  1. 台灣科技體系的弱點與斷層
  2. 台灣的大學教育的經營、機會與困境 (研究報告)
  3. 李家同與陳鍾誠 -- 關心教育、理念不同且互補
  4. 中華民國大學教育的迷思
  5. 學習型學校 (Peter Senge) -- 閱讀筆記
  6. 第五項修練 (Peter Senge) -- 閱讀筆記
  7. 從艋舺黑幫到台灣學術界的兩難之路 -- 陳鍾誠小傳
  8. 金門大學校務討論區
  9. 網路民主軍
  10. 為台灣教育界投下一顆震撼彈!
  11. 關於大學生學習自由的論戰
  12. 如果九級地震發生在台灣?
  13. 陳鍾誠與九把刀的偶然交錯 -- 原因竟然是李家同
  14. 大學生的未來,被我們綁架了嗎?
  15. 我心目中理想的教育方式
  16. 研究評比 = 論文 + 技術報告 + 作品 + ...
  17. 研究生一定要知道的 ─ “秘密”

其他

  1. 相關影片:陳鍾誠的影片作品集
  2. 動畫劇本:「震撼彈 -- 哇ㄌㄟ!」

撰寫中

  1. 中華民國大學評鑑的思考盲點
  2. 大學、教師、學生 -- 自主化改革草案
  3. 陳鍾誠給教育主管的一封公開信

Facebook

Unless otherwise stated, the content of this page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