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金門大學大學教育反對賭場程式設計趨勢觀察創業經營貨幣經濟日常生活法律常識職場工作政治社會中國研究歷史研究電腦使用Make媒體出版FB對話訊息相關網站參考文獻最新修改簡體版English |
我是金門大學資訊工程系的教師,七年來,被我教過的學生大約已經有 400 人左右,但是我總覺得,我們的教育系統出了一些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在於學生們的學習動機。 雖然我很努力的上課,但是不管如何嘗試,總是有學生在上課時毫無興趣、睡覺、甚至趁老師不注意時玩電動。一開始,我想或許是我教得不夠好,但是當我發現所有老師的課程 (特別是必修課),都有同樣的問題時,就知道這並不是一件個案,而是全國皆然的現象。 在資訊系的課程設計當中,我們預設學生未來會從事資訊相關的工作,必須學會像是程式設計、數位邏輯、資料結構等基礎課程,這看來像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對於80 後 (或稱七年級) 的同學而言,這是有很大問題的。 80 後的世代在一個衣食無缺的環境下成長,他們所需要的通常不再是出人頭地,而是讓生活更有意義,也就是要掌控自己的生活,然後某些人會朝向自我實現的目標前進。 但是這些自我實現的目標,與 60 年代出生的人有一些微妙的差異。60 年代出生的人,與現今的中國大陸學生有點像,這些人追求所謂的成功,而這種成功是由社會上認可的。但是 80 後出生的世代,他們追求的是更多元化的目標,這些目標不見得是我們所認同的。舉例而言,有人想力爭上游,更有人只想自由自在的生活,有人想做創業家,另一些人則想當魔術師,甚至是職業的撲克牌選手,電玩遊戲選手等等。 如果我們這些 60 年代成長的人,繼續無視於這樣的事實,那麼我們的下一代將會繼續的迷失在兩代的價值差異中,因而成為失落的一代。如果我們能夠努力的去體會他們的想法,將會發現,他們並不是失落的一代,只是與我們有不同的價值觀而已。 80 後世代的迷失,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 60 年代的人所造成的,我們用世俗的成功角度去看他們,用我們的想法套在他們身上,於是他們的目標得不到認同,卻又不想屈從於長輩們的目標,因而所造成的迷失。 讓我們回到學生上課睡覺的問題上,這些學生並不想來上資訊系,但是卻因為家長的期望與世俗的壓力,莫名奇妙的進入了這個科系。但這個問題並不單純是興趣不合的問題,因為當我去詢問這些同學的想法後,會發現很多同學無法確定自己的興趣,也沒有明確的成就動機。 這種現象引發我的好奇,在經過與學生的進一步接觸之後,我發現了些許原因,有些同學並不是沒有特定的興趣,而是該興趣被壓抑了。舉例而言,有同學喜歡觀察股票市場,並且利用少許的錢進行投資,甚至還有相當程度的研究。有些同學長期喜歡攝影,但是卻沒有經過專業的教導。當然,有更多同學有各式各樣的興趣。整體而言,80 世代的群體比 60 世代具有更豐富的多樣性,這種多樣性正是 80 世代最大的特色。 然而,這些多樣性的背後,卻潛藏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壓抑。而這個壓抑現象的根源,正是身為父母與師長的 60 世代。我們總是為他們設定某種世俗性的目標,像是就讀的科系是否有前途,未來是否能夠有所成就,或者擔心他們是否能養活自己等等。於是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們為了父母而唸書,為了師長而唸書,但是從來沒有為了自己的興趣而唸書。 我相信,如果我們的教育體系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那麼任何的教育改革都會失敗,我們對 80 世代大部分的期望也都會落空。因為一個沒有動機的孩子,不可能在該領域表現優秀。其實,我們根本不應該擔心是否優秀這個問題,而更應該在意他們對目標領域是否有足夠的熱情。要引發這些熱情,必須放手讓他們去嘗試,當他們嘗試過各式各樣的可能性之後,終將會找到自己的興趣、專長與定位。一但他們能夠產生足夠的熱情,80 世代的多樣性自然會引領我們的國家,達到最佳的人力配置。經濟學上亞當斯密所提出的看不見的手,將可以引導我們走向孫中山的理想 — 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的境界。 但是要放手,那又談何容易,我們 60 世代總有許多刻板的觀念,更不用說是 50 甚至 40 世代了。我們必須承認自己的世代不像 80 世代這麼多元化,我們無法用自己的思維邏輯去涵蓋他們。舉例而言,我們的教育制度根本上就在限制學生的發展,而不是幫助他們發展。從他們小時候開始,我們就規定他們要學英文、數學、物理、化學等等科目,每個人在每個科目上都要學習 6~12 年,然後才能上大學。然後在大學裏用固定的必修課去框住這些同學,這些過程幾乎都在要求他們按部就班,照著教育體制的安排,一步一步的完成。我們不容許前後倒置,也不容許他們略過某些步驟,甚至不容許他們去嘗試自己的方法,發展自己的人生,這就是我們的教育制度。 在這種以限制為主的教育制度之下,我們正在扼殺下一代的未來,因為這與他們這個充滿多樣性的世代格格不入。這些年來教改的問題,並非只是在於教科書統一版本的問題,也不止是在於升學主義,最終的原因在於我們對他們的期望,我們正是讓教改失敗的最大原因。 最近,李家同先生與洪蘭女士分別在教育上面提出許多見解,這兩位熱心傑出的人士都是我所景仰的人物,但是在某些議題上,我卻必須說他們不懂 80 世代。當李家同說要「一切從基本做起」、當洪蘭說「台大的學生上課睡覺、吃泡麵,是尸位素餐的行為」之時,或許都是出於某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態好意,但是這種好意正是扼殺 80 世代最快速的方式。 為甚麼呢?且聽我在多嘮叨幾句。 我們總認為學生的基礎不好,導致無法進入高等課程,因此才強調要「一切從基本做起」,但是 80 世代的多樣性真的比我們想像的更多樣,也就是說,沒有甚麼是非學不可的基礎。試想,有甚麼學科是程式設計師、魔術師與電玩遊戲選手都必須要共同擁有的基礎呢?當我們希望大家都能在英文或數學上面有一定的基礎時,正是在嘗試限制 80 世代的多樣性,這種作法也就抹殺了一堆學生的動機。因為,扼殺學習動機的最快方式莫過於要求他們:「你們必須學這個」。 如果我們不去強調學歷的價值,不去強調金錢與成功這些事,大家就不會將台大的學歷視為一種「好位子」,學生們也就不需要在台大「尸位素餐」了。學生上課睡覺是因為他去了不想去的課,聽著不想聽的話,做著不想做的事。換言之,他正在浪費生命。但是,為何他要浪費自己的生命了,因為如果不如此,他就會有失去那個位子的危險。這完全是一種利益考量大於興趣考量的作法,也正是浪費人力與生命的作法。 國民義務教育乃是在工業社會現代化過程中所產生的制度,到現在已有將近百年的時間了,我認為這個制度早已不合時宜了。因為,教育並不是一種義務,而是一種權利。如果教育是一種義務的話,那就和當兵沒有兩樣,試想有多少人對當兵會產生瘋狂的熱情呢?對於 80 後的世代,我們需要的是一種新型的教育制度,這種教育制度必須能滿足多樣性的世代,或者說是一種流線型的教育,是由學生自行選擇的教育,而不是由老師規定傳授的教育。 舉例而言,如果我們不要規定小學與中學應該學習甚麼,而是放手讓學生自行選擇,那麼會產生出甚麼樣的教育制度呢?我的想法是,沒有任何一門課是每個人都必須修習的,我們可以在學校中同樣傳授 1,2,3,4 年級的數學、英文、自然等科目。但是卻由學生自行選擇要修哪些課程,只要將課程的相關性排列出來,沒有修過必要的先修課程者就不能修進階課程。然後,就一切都放手讓學生自行選擇,這樣,就沒有學生會被強迫要選哪些課程。 甚至,學生可以選擇不要上正規的課程,而是在整個社會中學習他所想要學的,做他所想要做的,嘗試它所想要嘗試的。如此,放手讓學生與學生家長去規劃自己要上的課程,這樣的制度將會更有彈性,也將會更符合「教育是一種權利、而不是一種義務」的想法。 嘗試錯誤正是現行教育制度所未能賦予給學生的權利,他們有權進行任何的學習,只要這種學習不會造成他人與社會的傷害即可。就像侯文詠在「不乖」一書中所提到的,「不乖」並不是可以去做壞事,而是一種選擇不要按照體制規定行事的權利,即便那件事情是錯誤的,學生都有權力去嘗試它,因為錯誤正是最好的老師,有哪個人不是從錯誤中進行學習的呢? 參考文獻核心文章
所有文章
其他
撰寫中 |
我心目中理想的教育方式
page revision: 20, last edited: 11 Apr 2011 02:27
陳老師您好,
您心目中理想的教育方式也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教育方式!
感謝分享!!
Post preview:
Close p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