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雜記

散文集

金門大學

大學教育

反對賭場

程式設計

趨勢觀察

創業經營

貨幣經濟

日常生活

法律常識

職場工作

政治社會

中國研究

歷史研究

電腦使用

Make

媒體出版

FB對話

訊息

相關網站

參考文獻

最新修改

簡體版

English

你同意這種看法嗎?


美國芝加哥大學前校長赫欽斯(R. M. Hutchins)有句名言,「教育不是為了訓練專業,而是為了培養公民。」培養公民即為「基本溝通技巧」和「共同文化價值」的概念延伸,是一種公民素養。所以現代的教育,基礎的目標是為了培養公民,要先博雅、再學技藝,要先做社會公民、再去選擇專業。

其實社會分工愈來愈細之後,無所謂及早進入專業的問題,太早進入反而無助於宏觀的了解。例如太早進入電腦維修的技術,反而不知道電子科技發展的大藍圖,可能目光如豆、無助於自我實現。所以先廣博而後專精,在這時代是好的。


我覺得對某些人是好的,但是強制放到所有人就不好了 …

平常時間


學生:我要用電腦
家長:別把時間浪費在電腦上,那不會有什麼出息的 …

填志願時


家長:填資訊系比較有前途 …..
學生:可是你不是說別把時間浪費在電腦上 …..

學生:請不要逼我唸數學
家長:唸數學才有競爭力
學生:如果你再逼我,我就要把數學系填為第一志願
家長:…….

這個世界不是只有那些排在最前頭人的前面才有光,而是到處都有光。
那些相信只有前面有光的人,勢必會擠到一個滿滿都是人的地方,從而喪失了自由。
而那些朝著自己想要方向走的人們,只要仔細觀察,往往會在不經意之間,看到那道只有自己看得到的光。

對於那些說:一切要從基礎做起的人而言,這種想法並沒有什麼不對
但是把大家一起留下來補救,甚至用留級來處理,則是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數學不好就重修數學,但是不需要重修國英理化阿!

從我說要辦 Maker 自學團之後,最常聽到的一個「善意的提醒」是:
— 這樣小孩會喪失同儕互動的機會。
但如果我們往回看一百年,你會發現在大家還沒上學的時代,小孩是和各種年齡層的朋友在一起,而不是把五十個同年齡小孩集中在一起,讓他們在漫長的二十年當中都沒有長輩和晚輩的朋友。
現在學校體制把全部同年齡的人放在一起,其實才是一種「不正常」的情況。相反的、自學時各種年齡的混搭,才是一個比較正常的情況。

我看到很多小孩被灌輸「努力念書才會有好未來」這種觀念,我覺得很恐怖。
假如有個小孩,相信了這種話,然後努力念書上了台大法律或念了博士,接著卻發現自己出社會後賺的錢比不如水電工,因為好的水電工有220k 自己卻只有 22k ….
到時、那個小孩會不會恨他的父母一輩子呢 ?

https://www.facebook.com/ccckmit/posts/10152417197221893

問題:

或許我現在問這些問題還太早了(對於身為高中生的我
但我還是很想知道 現在我們在選修物理 或 化學中學到的知識和公式等
在未來進入業界工作後 有機會用到嗎?還是只有一些專門領域才會用到?
希望在這裡的各位先進們可以為我解答,謝謝大家!

我的看法:

關於程式人學物理的看法:


我覺得有價值啊!「物理理論」+「實驗精神」是很棒的東西。
但事實上我只瞭解理論,但是卻很沒有實驗精神,現在想做「電磁波實驗」總是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我想這是我們的「背誦教育」所導致的後果。
我們學物理不是像法拉第那樣採用實驗精神的方式去做,因此我們可能看得懂「馬克斯威方程式」,但是卻無法做出電磁波發射接收裝置。
因為、我們的學校一直採用理論導向的氣宗式教法,把實驗都給掠過了。
如果視野更遠大,或許像是 Elon Musk 那樣,因為物理是一切事物運作的原理,所以學物理可以讓你看得更高更遠,而且可以動手做出那些你想做的東西,用物理支持理想,用理想改變世界。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programmerMagazine/permalink/869734719709912/

Facebook

Unless otherwise stated, the content of this page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