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的經費分配看「歐債的形成與台灣的崩潰」

散文集

金門大學

大學教育

反對賭場

程式設計

趨勢觀察

創業經營

貨幣經濟

日常生活

法律常識

職場工作

政治社會

中國研究

歷史研究

電腦使用

Make

媒體出版

FB對話

訊息

相關網站

參考文獻

最新修改

簡體版

English

前言

我是一個大學基層教師,並不是經濟專家,但是、我想我知道歐債形成的原因,而且可以看到台灣未來將會債務纏身。

在我進入金門技術學院的第一年,連老師都還不知道怎麼當的時候,竟然就被指派當了科系主任,而且、系上沒有任何一位助理。

於是,我這個主任要自己掃地、收報紙、倒垃圾、接系辦公室的電話,然後還要上課、準備教材、負責排課、撰寫簽核公文等等。

當然,還要準時去開會,開一大堆的會。行政會議、教務會議、學務會議、校務會議、課程規劃委員會、操性成績會議、….等等,還有很多我連名字都記不得,卻也要去開的會議。

就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我深刻體會到了「預算分配遊戲」的詭譎之處,也瞭解到了台灣預算分配制度的重大問題。

預算分配

有一次,當然是在開了無數次的會議之後,又來了一次會議。這次的會議有點不同,因為那些原本都不發言的人,紛紛都出席了,而且有備而來。

當然,經驗短少且對人際關係從不在意的我,當然無法體會到這些微小的差異。於是,我就像開一般的會議一樣,毫無準備也來不及準備,就進入了會場。

會議一開始,校長就照例說了大約一個小時的話,等到我們都快要因為血糖不足而昏厥的時候,校長終於講完了。

接著終於進入了提案,會計主任開始說了一堆「本年度預算有多少…。請大家討論…等等」的事宜。

然後,終於有科系開始發言了!

「我們 XX 科系已經從三年前就提案要採購 ○○ 設備,但是學校每年分配的設備費才二十萬元,而這種設備一台就得七八十萬元。這導致我們每年都無法購買此一設備。眼看學生就要開始上實習課了,今年我們如果再沒有這筆預算,科系就經營不下去了。請大家幫幫忙阿!學生學習不能等,我們需要有這些設備才能好好上課」。

然後,其他科系的代表也紛紛發言了。

「我們每年業務費竟然只有十萬元,這樣根本不足以維持經常性的開支,去年還沒到三月,我們的經費就已經用完了,只好先向廠商賒借物品。我們還等著這筆錢去還給廠商呢?」

…..

就這樣,從來就被教育說要「幫助窮人」的我,就在大家的叫苦連天的情況之下,不明就理且半推半就的拱手將預算銷去大半,讓給了那些「急需這筆錢」救急的「窮人們」。

而且,那些窮人們總是承諾,明年預算下來,他們會將錢再還給我們使用。

可惜的是,系主任經常換,我沒有機會等到明年了!

後遺症

後來想想,我真是一個白癡系主任,但是這也是「後見之明」,俗話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但是就在我的智慧都還沒長出來的時候,問題就來了。

過了沒多久,系上的電腦紛紛的開始故障,而資工系的學生們,在沒有電腦上課的情況下,只好逐漸的從一人一機、兩人一機、三人一機、最後變成了五人一機。

子曰:「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孔子果然是個聖人,但是,對於當事人而言,可不是那麼一回事,「困而知之」的慘痛代價,也只有當事人能體會了!

我終於知道為何那次的會議大家都到齊了,而且準備充分,也開始知道為何公家機關當中「人事主任」與「會計主任」為何如此「德高望重」,因為一個掌握了「權」、而另一個掌握了「錢」。

閱讀至此,一定有人會說:「慢著,你也未免扯太遠了,這和歐債形成的原因有甚麼關係?還扯到台灣未來會債務纏身哩!」

組織的膨脹

看官且慢,請聽我娓娓道來!

現在,我已經教了九年的書了,也卸下系主任職務有八年的時間了。在這段期間中,本校從「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門分部」獨立出來,變成「金門技術學院」,然後再變成「金門大學」。

我們就這樣看著校長就像變魔術一樣,將本校的身分一路改變,從全國最窮最小,只有不到一千個學生的技術學院,一路變成學生三千多人,即將朝向五千人邁進的大學。

如果大學也要論績效,那麼「李金振」這三個字,應該是全中華民國績效最高的校長。

有了這樣的校長,當然,我們的預算也越來越多!

即便如此,各個科系在預算分配會議上,依然不斷叫窮,依然說我們經費資源很少,或者經由各種方式要求要增加自己科系的補助。

為何呢?

當年我這個鄉巴佬,明明是個窮人還補助其他科系,導致最後連電腦維修費都付不出來的情況,突然又浮上了腦海!

我想大家已經知道我要說甚麼了!

在公家機關裏,甚麼樣的主管才是好主管呢?答案是那些最會爭取經費的主管!只有透過各種手段,無所不用其極爭取經費的主管,才能讓那個單位注入資源,然後欣欣向榮。

即便這個單位冗員充斥,或者這個單位生產力低落,大家打混摸魚,得過且過,也無所謂。公家機關的主管,並非因為做了多少事而成為主管,而是因為手下有一大堆部下才成為主管的。

「只要手下有兵,你就是將軍」

但是手下要有兵,你就要去搶,搶錢、搶人、搶資源!

如果你不搶,那就只好等著變窮,等著電腦壞掉、桌椅壞掉、窗簾發霉、工作負擔過重、手下抱怨連連,這時候,你這個主管還坐得下去嗎?

現在,大家應該知道組織膨脹的原因了,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預算是如何被花掉的!

預算的膨脹

公家機關有個好習慣,那就是每年固定編列預算,今年要編列明年的預算,然後等著預算下來,才有經費好辦事。

這個習慣看來相當好,「未雨綢繆、深謀遠慮」一直是我們華人的優良傳統!

但事實上,這是個災難,而且是個看不見的災難!

因為,在編列預算的時候,有個重要的訣竅,那就是「寧可有餘、切勿不足」。

但是,由於主管機關通常會管控預算 (這應該又是個好習慣),所以到底編列多少才算有餘呢?會不會被砍呢?如果會被砍三成,那我就應該在預算編列的時候就多編三成,這樣砍完之後就剛剛好了,不是嗎?

但是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如果你預計會被砍三成,那應該至少要多編六成,否則萬一多砍了一些,那不就要喝西北風了!

更糟的是,我們的機構通常有好幾層,而且層層都有縮減的危機,所以當最下層多編了六成,第二層就要按這個規則,再多編六成,於是整體預算就變成了 1.6 * 1.6 = 2.56 倍。如果有三層,那就會是 1.6 * 1.6 * 1.6 = 4.096 倍。

幸運的事情發生了,我們公家機關的組織,通常不會只有三層!

歐債發生的原因

對亞洲人而言,總覺得歐美是先進的國家,所以應該一切都是好的:「歐美的社會是好的,制度是好的,品格是好的,教育是好的….」。

但是我知道:「外國的月亮不會比較圓」。我們有的心態,他們也會有;我們的組織會膨脹,他們的也會;我們的預算會膨脹,他們的也同樣會。

我想,歐債就是這樣發生的,當民主社會走向了「利己而不利人」,甚至是「利己而害人」的路上,債務就會如雪球一般,越滾越大。

然後,總有一天這些債務會高到連利息都還不出來,於是、有個小孩出來說了:「原來國王沒有穿衣服」。喔!不,應該說的是:「原來借錢是要還的」!

台灣的危機

台灣總是以民主制度自豪,我也認為民主制度很好,因為我也不希望有一天「薄熙來領導」來看看我家外面的環境,然後說了句:「這邊剷平,蓋公園;那邊剷平,蓋科學園區」,然後我們就被警察與軍隊趕走,還回台北萬華當了遊民。

但是,民主制度也有他的弱點:因為「對個人有利的事情,未必對整體有利,而且通常有害」;而且「人都是短視近利的,因為長遠來看,我們都將死亡」。

又有誰會在意自己死後,這個世界是否還能正常運作呢?

亞當斯密告訴我們在自由市場中,會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將整個體系推向「最有效率,利潤最大化」的境界。但是在民主制度中,我們仍然可以發現那隻看不見的手,正將我們推向「慢性自殺,福利最大化」的境界。

這是我看見的台灣危機,幸好、我還沒看見終點,希望我有生之年不會看見終點的到來!

Facebook

Unless otherwise stated, the content of this page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