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年國教即將上路,請大家自求多福!

散文集

金門大學

大學教育

反對賭場

程式設計

趨勢觀察

創業經營

貨幣經濟

日常生活

法律常識

職場工作

政治社會

中國研究

歷史研究

電腦使用

Make

媒體出版

FB對話

訊息

相關網站

參考文獻

最新修改

簡體版

English

李家同教授的信

2012 年 5 月 14 日,我收到李家同教授的來信,李教授的信件顯示了相當的不安與沮喪,並且在附件中寫了一篇相當常的文章,標題是:「我對十二年國教的疑慮」。

以下是我從文章中摘錄的一段重點,李家同教授對 12 年國教的疑慮大至列舉如下:

總結一下我對於十二年國教有以下的疑慮:

(1)現在的制度就已經使很多的孩子並不一定要進明星高中,甚至於不進高中,進高職也是很多
年輕學子的願望。為什麼我們又要改革我們的制度呢?

(2)新的制度之下,十分有野心的學生絕對更加用功,因為明星學校的名額少了,而且他們要想
進私立高中,這些高中都是要考的。

(3)實施混材教育,將很會讀書的孩子和學習得很慢的孩子放在同一個教室,對於這些程度差的
學生來說,將是非常嚴重的打擊,他們一定會被放棄掉。所以,對弱勢孩子而言,他們未蒙其利
,反而可能會受其害。

(4)對於絕大多數中等程度的同學而言,他們發現用不用功沒有多大的關係,最後到底能夠進哪
一所學校,絕對不是因為程度的關係。所以,他們會比現在還要不用功,整個國家的競爭力一定
會大幅下降。

(5)免試升學所要參考的項目,在我看來是非常不合理的,一個學生十分內向,不願意做幹部,
也不肯參加社團,為什麼在入學上要受到打擊?一個孩子體能不好,為什麼要受到打擊?

(6)免試升學考慮的項目複雜無比,會使家長有無力感和不確定感,也一定會使家長感到孩子
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7)我認為我們的惡補情況不會改善,恐怕還會加劇,至少現在已經有補習班要開“健康體
適能”的課程了。

李家同先生常期都關注這個議題,不斷的寫文章反覆強調基礎教育的問題,他的論點大致如下:

美國很多大學都對黑人中學生有所優待,保留了名額給他們,這種做法只能幫助那些程度還不錯的黑人孩子,而根本無法幫助那些學業程度相當落後的孩子。最近,美國的研究發現,不同種族之間的教育差距在縮小之中,但是貧富之間的教育差距卻在擴大之中。

我們教育界一直陷入一個迷思,總認為教育上的問題都只與升學方式有關,只要升學方式改善了,所有的問題都解決掉了,這是極大的錯誤。說實話,這種想法使我們的教育界可以不面對現實。畢竟,改變升學方式比較容易,也會受到社會的重視,也使國人感到政府是關心弱勢孩子的。如果我們想改善弱勢孩子的學業程度,短期之內很難有成效,所以大家就一直在談升學方式的改善。

  • 我們教育的問題並不在考試,建中北一女並非教育的根本問題。真正的問題是我們的教育體制放棄了後段的學生,讓這些學生連最基礎的學科能力都無法學會。

路仁教授的想法

最近李家同教授常常轉寄路仁教授關於 12 年國教的文章給我,像是:

  1. 十二年國教諾曼第登陸,國中生當砲灰?, ‧路仁教授 2012/05/06
  2. blogs/十二年國教變調,選幹部像選頭目?, 路仁教授 2012/04/20

陳鍾誠的回信

然而,我發現這些發言,其實都導致了相反的結果,這些對教育制度的批評,反而加速了政府進入 12 年國教的速度,因為政府害怕因為沒有改革而失去選票,於是倉促的進入改革,這導致我們進入了越改越爛的死胡同。

於是,我回了下列這封信給李家同教授:

李教授您好:

  我發現一個現象!

  在民主社會中,由於每個人的主張不同,當我們針對某個主張大聲疾呼時,會造成
政府注意到這個問題,然後提出對應的「解決之道」。

  但是目前的政府注重「民粹式的民意」,於是那些對選票沒有影響的民意就被忽略了,
而真正有影響力的,是那些具有「選票意義的民意」。

  像是「全國家長聯盟」的意見就往往會逼得教育部做出反應,但是教育部的反應最後
只會是「討好選民式的反應」,這就造成了「今日的 12 年國教版本」。

  我們的下一代,恐怕得在您說的環境下成長了。

  而我們這一代,也只能「想辦法應付式的在體制下求存活」。

  先前我不斷呼籲「不要只注重論文,技職體系高教化是不好的」,然而由於大學評鑑
的影響,現在我們只能想辦法去做出一堆文件來,應付大學評鑑與 IEET 工程認證。
大學老師們困在文件製作上,不只無法在技術上突破,連要寫論文的時間也沒了。

  平庸,似乎已經成了我們的宿命!

                                           金門大學  陳鍾誠

Facebook

Unless otherwise stated, the content of this page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