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金門大學大學教育反對賭場程式設計趨勢觀察創業經營貨幣經濟日常生活法律常識職場工作政治社會中國研究歷史研究電腦使用Make媒體出版FB對話訊息相關網站參考文獻最新修改簡體版English |
陳鍾誠轉貼自黃昕暐 facebook 連結的 為什麼軟體工程無法估算時間? ? Mr. Jamie 看網路與創投 一文引發了討論。 陳鍾誠:
陳鍾誠:
Mr.Chen:個人過去的經驗是,標準化可以改善軟體開發流程,發展核心的共用元件庫可以提升軟體開發效率.. Mr.Chen:
陳鍾誠:是啊!大教堂模式需要能力與經驗都超強的人,才能運作得很好! ChihHsin Tsai:大部份遊戲都能依照時間上市…大部份的IC也都能依照時間上市…他們的複雜度都高到一個不行…但都能按時間完成…不會害到生產和行銷單位…但有一些軟體工程師就是無法估算自己那一小塊工作大概要多久完成…該說這些工程師的能力有問題呢…還是他們的思考方式有問題?… ChihHsin Tsai:Intel的CPU找了上萬個人來設計…工程師該做幾天完工就老實講…該留的測試和修改錯誤的時間留好…然後照承諾交卷就好…不要亂開空頭支票…這樣PM才能適當安排去合理縮短短時間和預算…或是把人力和資源砸在關鍵之處…資淺或能力不足的工程師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做一些無法達成的承諾…資淺或能力不足的PM也往往去要求一些無理的時程…這樣亂搞是完成不了大型專案的… ChihHsin Tsai:資淺或能力不足的工程師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做一些無法達成的承諾..因為他們的心態還停留在學校裡交作業的狀況…學校裡交作業是固定時間看你能完成多少%…但是出社會工作是問你要多久才能完成100%的工作內容…就算你能力很差…花的時間要別人的一倍…也要老實告訴主管你的時程…改善你的能力可能要做別的教育訓練…但並不是在這個專案裡任由工程師對時程信口開空頭支票…最後把別的配合單位搞瘋… ChihHsin Tsai:這文章第一個竟然講pair programming就是鬼扯到極點的東西…當場生產力變為50%…我要是主管會馬上把這PM撤換掉… Mr.Chen:Product base 和Project base的發展方法和管理技巧不太一樣,有時候得看開發專案的類型,我曾碰過某上市公司的研發部門經理,規格開得一踏糊塗,完全不合理,整天做工程變異,有些優秀的資深工程師有時比專案經理或軟體顧問還能掌握問題的關鍵點! Mr.Chen:有的經理人根本不知道剛開始規格就開得不好,竟以不斷的工程變異管理引以為自豪,有做過大型軟體產品開發經驗的資深工程師,其經驗往往會比小型專案的專案經理還懂得系統分析和系統設計,程式沒有可讀性就很難以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整合開發… Mr.Chen:團隊開發必須要制訂開發標準,增強所有團隊成員程式的可維護性,大型開發案的程式修改履歷很重要,要不改到最後根本不知道一支程式被多少人改過,而產品在個別客戶的客製化修改部份也將無跡可尋,最後形成一團混亂! Mr.Chen:正規有紀律的軟體開發必須建立產品管理與專案管理的文件庫與知識庫,讓開發過程中的管理文件與技術文件可以用更有效率的方式去搜尋取得… ChihHsin Tsai:
ChihHsin Tsai:這作者要是幹PM活不過一個專案… ChihHsin Tsai:
陳鍾誠:
陳鍾誠:
ChihHsin Tsai:
ChihHsin Tsai:PM自己定細項時程…工程師說做不到…那就是揮淚斬PM囉?… Yihhann Chang:
Mr.Chen:
ChihHsin Tsai:
Mr.Chen:
ChihHsin Tsai:
Mr.Chen:照你這樣說,台灣就永遠落後給印度與未來的中國軟體業了 Mr.Chen:如果大家都這麼想,台灣的軟體業永遠都沒有高效率生產的能力 ChihHsin Tsai:CMMI是提升軟體[品質]…不是提升[效率]… Mr.Chen:我所了解的CMMI是可以提升軟體開發效率的… Mr.Chen:無法改善效率與提升品質的關鍵是因為台灣軟體業拿CMMI來做表面文章! ChihHsin Tsai:
ChihHsin Tsai:
Mr.Chen:
Mr.Chen:
Mr.Chen:
ChihHsin Tsai:
陳鍾誠:如何才能將「泰勒式的工廠運作方式」運用在軟體領域,讓「軟體構想輸入」就能得到「程式產品輸出」呢? 陳鍾誠:PMP 看來真的比較適合台灣的 PM,但不知是否適合印度的 PM。 ChihHsin Tsai:喜歡搞軟體代工的…要到大陸或印度那種人多的地方…在台灣搞只會自取滅亡吧…人手不夠… 陳鍾誠:台灣似乎以小團隊居多,印度則是正規的大軍團在作戰,兩者完全是不同的作戰方式。 ChihHsin Tsai:「軟體構想輸入」就能得到「程式產品輸出」?…就留給學校吧…這可以搞十幾個博士論文的樣子…請軟體工程領域的老師還同學加油… ChihHsin Tsai:台灣既然人少…為甚麼要搞大兵團?…低階軟體工作我都包給大陸人啊… 陳鍾誠:
Mr.Chen:目前上海和北京的軟體產業已經比台北還要高,小規模作戰也不見得很有優勢,大陸優秀的人才還是不少… Mr.Chen:許多國際性的亞洲區研發中心已經在北京和上海等地發展,輪不到台灣來做… 陳鍾誠:台灣擅長的應該還是與「電子資訊硬體產業」結合的「軟體開發」,像是驅動程式之類的東西吧! Mr.Chen:
陳鍾誠:根松兄一語驚醒夢中人啊! ChihHsin Tsai:
Mr.Chen:我說的是歐美軟體與網路服務相關企業的研發中心… 陳鍾誠:根松兄對台灣軟體產業發展有何想法,哪些方式是有可能的呢? 陳鍾誠:北京上海確實有很多歐美軟體與網路服務相關企業的研發中心! ChihHsin Tsai:
陳鍾誠:有「外包」就有「代工」,看來台灣已經將軟體產業「外包」給中國大陸「代工」了。 陳鍾誠:在經濟學上說來,中國大陸在「軟體代工人才」上比台灣具有「比較優勢」。 Mr.Chen:和很多產業一樣,台灣目前很大的問題出在人才需求缺口上面,台灣的內需市場過小,造就出來很多的軟體人才必需要有較大的出路,而且要有磨練戰技的戰場…軟體產業需要的是人! 陳鍾誠:可惜的是,我們沒有那麼多的「軟體代工人才」,而且學生們也不想「努力學程式」,我們的下一代與我們不一樣。 Mr.Chen:如果台灣軟體產業可以把產業知識和核心元件技術根留台灣,把可標準化的部份外包給印度或大陸,這樣會比較好! 陳鍾誠:問題是台灣軟體產業有產業知識和核心元件技術嗎? 陳鍾誠:
Mr.Chen:
ChihHsin Tsai:
陳鍾誠:根松兄有看到哪些台灣廠商曾經這樣外包的嗎? 陳鍾誠:「他們可能掛個網路服務中心的招牌…就又可以讓其他客戶迷失掉乖乖付錢…」這句話是甚麼意思? Mr.Chen:目前外包出去的都是一些個別專案,產品開發的部份因為還不夠成熟,又怕技術外流,還不敢外包… 陳鍾誠:這顯然是個兩難,又要外包,又怕技術外流? 陳鍾誠:三星會這樣做嗎? Mr.Chen:台灣的ERP產品的標準化和文件管理做得還可以,已經有委外給大陸做,或者直接在大陸成立自己的研發團隊… ChihHsin Tsai:他們當然不會只接我們的生意呀…要365天24小時值班…要接很多公司的生意比較養得起那麼多值班人員…印度就有一些這種公司…算軟體服務業嗎?… Mr.Chen:他們會先把具有know-how的核心元件封裝起來,標準化的模組功能和UI界面則讓大陸人去生產! Mr.Chen 那種是客服(call center)的外包模式,不算是軟體委外… 陳鍾誠:根松是指像鼎新這樣的 ERP 公司嗎?鼎新 ERP 如何外包給大陸呢?採用何種模式呢? ChihHsin Tsai:嗯…之前有程式讓資策會寫…讓印度人寫…讓台灣研究生寫…比較算委外… Mr.Chen:不是鼎新,是另一家上櫃公司,之前鼎新有自己的外包部門,專門接自己公司部門的案子… Mr.Chen:另一家上櫃公司是在大陸成立自己的研發團隊,也有部份外包… ChihHsin Tsai:鐘誠…CMMI不是要搞大教堂模式…他只是要管理而已…全部都是菁英高手也可以用CMMI來管…美國國防部外包最新系統也可以用CMMI來管…所以它也包含了技術研發的管理… Mr.Chen:還有些非核心產品的延伸模組可以先把介面定義好,然後外包給其他公司,將來再透過定義好的存取介面進行整合… Mr.Chen:一般核心產品的部份,大部份廠商還不敢外包給外面做,外包出去的頂多是一些可標準化和沒有很深KNOW-HOW的程式介面! 陳鍾誠:如何提高外包的成功率呢? ChihHsin Tsai:想要提高[成功率]…去學習CMMI可以給你一些啟發…一言難盡… Mr.Chen:要挑團隊,人最重要,當然自己處理問題的經驗和預知能力要夠強,另外,外包流程要有容易複製和可標準化的特性…學cmmi應該會有幫助的! 陳鍾誠:
ChihHsin Tsai:負責外包的那一方…不一定要懂技術…也不一定只有容易複製和可標準化才外包…美國國防部負責軟體外包的窗口肯定不懂得怎麼寫他要外包的內容…美國空軍的新一代戰機也都是連研發一起外包的… 陳鍾誠:研發外包應該不屬於 CMMI 的範圍吧?不然怎麼 Repeat,找另一家研發嗎? Mr.Chen:美國連核心技術都能外包的,那種外包模式非常精細,要考慮技術保護問題,一般台灣軟體業界達不到那種外包管理的水平! 陳鍾誠:美國用專利去卡死人家嗎?還是用合約?不解? 陳鍾誠:「美國空軍的新一代戰機也都是連研發一起外包的」應該只是包給美國公司吧? Mr.Chen:每個案子的狀況不一樣,可以先精細切割分工給好幾家,然後再找其他廠商把它整合起來,各模組之間的存取介面要定義得很好… ChihHsin Tsai:鐘誠…一言難盡…叫你的學生study後present給你聽…或是去問資管的教授… 陳鍾誠:這種外包技術很有趣啊,不過自己一定要會規劃並且知道技術現況,否則應該會很慘! Mr.Chen:整合經驗要很好,Know-how也要很強,系統架構的定義要很明確! 陳鍾誠:包久了還是會被學走的啦!偷學就趁外包時! Mr.Chen:偷學就趁外包時!….那當然是的…..所以就商業利益來說,還是別全部外包的好… 陳鍾誠:難怪印度人在矽谷創業板取代了華人,一定趁外包時偷學了一大堆美國人的技術。 Mr.Chen:很多軟體公司搞代理的時候就偷學了….天下文章一大抄….哈哈! ChihHsin Tsai:Apple很多外包給鴻海代工…包久了有沒有被學走呀?…經營者自己要設一些關卡啊…像合約或核心技術或經營模式之類… Mr.Chen:Apple的外包管理那肯定沒話說,它設的門檻可多著… 陳鍾誠:兩者不同,Apple 掌握的是整條供應鏈,而非單一技術,美國的雲端廠商通常具有這種能力,而且其他各國都難以具備此能力,日本也做不到。 陳鍾誠:只有聯合 Google 或微軟才有可能擒下 Apple 陳鍾誠:HTC + Google 就快幹掉 Nokia 了。 陳鍾誠:HTC + Google 能否幹掉 Apple 呢? 陳鍾誠:Google 會不會找鴻海代工呢? ChihHsin Tsai: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其實iPhone和android上的小程式…相當於外包給全天下… 陳鍾誠:Google + 鴻海或許會幹掉 Apple Mr.Chen:掌握技術平台與品牌價值更有用… Mr.Chen:Google的內容部份應該也有點優勢! 陳鍾誠:是啊,平台的經營與設備的結合,美國是雲,我們是端,合起來正是「雲端技術」。 Mr.Chen:數位內容+技術平台+品牌價值 陳鍾誠:「 數位內容+技術平台+品牌價值」三者目前都是美國掌握,我們難以切入,但是終端裝置則由我們掌握,我們必須與美國結合,才有機會。 陳鍾誠:「台灣+美國」目前殺不進的就是中國大陸,他們有自己的雲。 Mr.Chen:台灣最有可能從物聯網的技術切進雲端…如果連物聯網都打不進去,那就很難了! ChihHsin Tsai:品牌?…大陸山寨的多著呢…像是有很像馬自達的HA/MA汽車…很像Apple但是有梗的商標…哈哈哈… 陳鍾誠:我倒覺得台灣不適合切入雲端,我們更適合做「橋」 陳鍾誠:雙雲之間必需有橋,台灣是中美之間的橋。 陳鍾誠:香港也可能是這個橋,其優勢是受中國統治,缺點也正是受中國統治。 Mr.Chen:問題是目前找不出可行的"橋"商業模式…可能要等陳老師去挖掘了! 陳鍾誠:一個辦法是,將美國雲的優點拉進中國,但是不要將政治自由也拉進中國。 陳鍾誠:或者,反過來將中國雲的優點拉進美國,還可以整合雙方的系統,形成一朵更大的世界雲。 Mr.Chen:我感覺陳老師說的模式仍然還是雲端運算的一種! 陳鍾誠:是阿,架在兩朵雲上的一種雲。 陳鍾誠:一種尊重政治差異、法律體制與文化傳統的雲。 Mr.Chen:其實雲端有無限可能的商業模式,但要具有可獲利模式很重要… 陳鍾誠:美國人不斷用「民主、自由、專利、智財」去壓中國,必然遭到反彈,中國急需這樣一套解法。 陳鍾誠:獲利模式!收過橋費囉!過橋時播放廣告,收廣告費囉! Mr.Chen:"可獲利+可被實現"是我目前所想到的問題… ChihHsin Tsai:專案管理就是把事情做對做好做快…不要汎政治化…經營者的政治考量會轉化成指令給你… Mr.Chen:我還在想服務的呈現模式和具體功能…我腦中的概念還是很模糊! 陳鍾誠:根松兄:想想您最喜歡的網站,然後在中國經營一個。 陳鍾誠:像是我最喜歡 wikidot 與 facebook,中國有沒有呢? Mr.Chen:你是說做個山寨wikidot 或 facebook嗎? ….大陸人最興趣這一套了 陳鍾誠:這是一種可能,大陸人最興趣就是有機會,才會興趣阿! 陳鍾誠:我還沒看過中國有 wikidot ChihHsin Tsai:社交軟體方面…大陸人普遍用QQ…如果你是使用者就去用QQ…如果你是經營者…可以考慮和QQ合作或是成立新公司去對打… Mr.Chen:我常用QQ… 陳鍾誠:如何讓中國人可以看到 Youtube 的影片呢?最近我就碰到了這個問題? 陳鍾誠:QQ 與 FACEBOOK 比較自然有優缺點,facebook 的人際網路特性 QQ 有嗎?活動、社團、粉絲團等 QQ 有嗎? 陳鍾誠:Twitter 的 follow 與 follower 等 QQ 有嗎? ChihHsin Tsai:不喜歡就不要用呀…我就沒用QQ… 陳鍾誠:能否借用 facebook 或 Google 的功能,但濾除政治敏感文章呢? 陳鍾誠:不是喜不喜歡,而是要把這一套搬進中國。 Mr.Chen:大陸有網路監管機制,是政策工具,而且要小心應對大陸的保護主義! ChihHsin Tsai:不喜歡QQ的話…你可以成立公司去做你要的功能呀…要從經營者的角度看事情也可以的… 陳鍾誠:舉例而言,在中國架設一個 Youtube 的 Proxy,但完全配合政治檢查,濾除不適當內容。 Mr.Chen:大陸的保護主義還涉及國內企業的保護,一般人不太懂他真正監管的意圖… 陳鍾誠:台灣人很會與高官打交道阿,後台應該可以找到,配合就能引進。 Mr.Chen:大陸可沒那麼單純喔! 陳鍾誠:「國內企業的保護」也可包含台灣企業阿! 陳鍾誠:重點是後台與管道吧! 陳鍾誠:合資也可能阿! Mr.Chen:不了解權力結構別亂找關係,台商找關係找到傾家蕩產的可不在少數,它的政策變化非常快,而且比我們想像中的複雜多了… 陳鍾誠:我是不會去找啦!單純提供想法,給有辦法的人去找! Mr.Chen:除非直通中南海,否則誰也別拍胸脯說關係好後台硬…但中南海的考量誰也捉不準,上面準備要世代交替囉! 陳鍾誠:中國話說:「朝中無人莫作官」,但今日的中國是:「宮中無人難從商」阿! Mr.Chen:也不能完全這麼說,也是有人非常懂得大陸法規,上次我去泰州就碰到一位北京下來的台商,他背後有研究團隊通盤研究相關政策,雖然他也能通中南海,但他跟我說在大陸還是要照規矩來,別太相信靠關係可以亂搞之類的話,台灣人害死台灣人… |
為什麼軟體工程無法估算時間?
page revision: 14, last edited: 12 Apr 2011 03:35
Post preview:
Close p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