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原始碼簡介歷史自由軟體開放硬體開放資料開放論文開放影音開放課程開放書籍維基百科創作共用公民新聞自由文化開源社群開源地圖原始碼下載課程大綱教學錄影研討會家庭作業開放政府智慧財產權著作權專利權電子簽章法刑法電腦篇合法引用侵權案件開放授權反智財權工業與智財民法契約個人資料保護法哲學社會正義辯論開源社會訊息相關網站參考文獻最新修改簡體版English |
開放原始碼之父 Richard Stallman 於 1985 年創立了自由軟體基金會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這個組織,並於 1989 年與一群律師制定了 GPL 授權,這兩個行動啟動了程式社群的開放原始碼風潮。 Stallman 的貢獻並非謹止於此,他還創造了許多重要的開放原始碼發展工具,像是 gcc, gas, emacs 等系統軟體的工具,讓開放原始碼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可能。 接著,在1991 年時,一位名叫 Linus Torvalds 的芬蘭大學生,在 Stallman 所創建的基礎上,開發了一個重要的軟體 — Linux 作業系統,讓所有開放原始碼程式都可以在這個重要的平台上成長、開花並茁壯。 在 Web 網路蓬勃發展之後,進一步強化了公用分享原則。2001 年式開放原始碼運動値得紀念的一年,因為開放原始碼運動走出了程式設計圈,透過網站、部落格與維基等方式,進一步的加強了其影響力,維基百科自2001年1月13日成立開始,就成為了開放原始碼運動已經擴散到非程式領域的重要標記,然後 MIT 開放式課程 (OCW) 網站也出現了,這讓學術界開始注意到教材的開放也是開放運動的一環,接著創作共用 Creative Common 授權的加入(創用CC在2001年正式執行,勞倫斯·萊斯格 Lawrence Lessig 是創始人和主席),更讓版權的開放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 學術界也意識到了「論文」這個重要知識工具,竟然把持在許多出版商手裡,於是開始試圖跳脫出版商的限制,出現了 Open Access 運動 (http://oad.simmons.edu/oadwiki/Timeline) 。而且許多論文開始將其實驗用的程式開放出來,成了一種結合開放原始碼程式的實作性論文,這也算是學術論文開放運動的一個重要斬獲。但是在論文領域而言,由於大家仍然很在意「期刊的學術加分效果」,所以似乎發展的沒有像其他領域那麼好。 開放運動仍然受到許多的限制,除了論文領域以外,專利、著作權、智慧財產權等法律對於知識共享的箝制 (有興趣請看 自由文化 一書),開放運動仍然遭受到許多傳統既得利益者的圍剿,這種衝突的情況在許多新技術出件之時都曾經出現過,開放運動的未來仍在未定之天。 透過電腦網路所激發的開放運動究竟未來會走向哪一條道路,我們也仍在密切的觀察中。 金門大學 資訊工程系 陳鍾誠 2011 年 9 月 5 日 |
開放原始碼與智慧財產權
page revision: 11, last edited: 17 Dec 2012 05:48
Post preview:
Close p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