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ganizationgrowthdecline

筆記書

閱讀筆記

關注焦點

學習領域

常用資源

閱讀雜誌

影音紀錄

達人朋友

生活購物

訊息

相關網站

參考文獻

最新修改

簡體版

English

  • 組織的盛衰 – 從歷史看企業再生 – 界屋太一 著 呂美女,吳國貞譯 – 麥田出版社
  • 觀察:組織隨規模的擴充,在某個階段必然開始產生質變。直接管理  間接管理  管理管理者。

組織成長三部曲 (以豐臣秀吉為例)

小型企業 (1-100人) – 組織彈性,不拘形式 – 秀吉 28 歲,部隊隊長。
中型企業 (100-1000 人) – 加強管理規則 (易引發本土意識強烈,重視人情關係者的反彈) – 秀吉 35 歲,攻打淺井的總指揮官。
大型企業 (1000 人 ~ ) – 將成長型轉為安定型(積極  倫理),或進行多角化 – 秀吉 48 歲,稱霸日本,選擇多角化 進軍朝鮮。
問題:商業家臣(文治派:石田三成、小西行長) 與武士家臣 (家藤清正、黑田官兵) 利益衝突 – 但共同的利益是:同時擴大商業利益與武力地盤 – 攻打朝鮮。

安定策略 – (以德川家康為例)

採行縮編、均衡政策,強調成長慾望的缺失,懲罰成長型家臣,提倡勤勉與修養品格。

組織的錯誤:

  • 1. 功能體的共同體化:
    • 現象一、 年資序列制,陷入『圈圈』情節,排除外來人才
    • 現象二、 隱瞞實情
    • 現象三、 均等主義
  • 2. 對舊環境過度適應:
    • 不能因應變化 (恃強而弱:在某種特定環境存活的生物,當遇到環境變化時,會很自然的展現自己最強的優點以因應危機,但可能搞錯方向,反而更糟),拒絕、排斥創造力。。
  • 3. 沈溺在過去成功的經驗中。

共同體的問題:

  • 1. 優秀人才追求部門成長目標,反形成負面效果。
    • 組織的要素:成員、共識、規範、指令與職務、共同資訊。

優良組織的條件

  • 1. 大 (資訊時代,變化快速,流量比定量重要)
    • 定量:人數、物資或錢財、資訊的多樣化。
    • 流量:往來客戶數、營業額或利潤、流動的資訊量。
  • 2. 穩固
    • 歸屬感
    • 資訊的共通性
  • 3. 強
    • 迅速、確實、集中

組織的目的

  • 問題一:存在的目的不同於成立的目的 (共同體化) 。
  • 問題二:把手段變成目的 (例如:1. 為繁榮需維持財政均衡 – 財政部反而將財政均衡視為目的。2. 為避免產業受傷必須抑制通貨膨脹,央行反而將抑制通貨膨脹視為目的。)
  • 問題三:組織的目的與成員的目的不一致。
    • 共同體:以滿足成員的需求為目的,重視成員口碑。
    • 功能體:以達成既定目標為目的,重視成員績效。

將共同體轉為功能體的步驟 (以織田信長為例)

  1. 瓦解共同體的組織原理 (以金錢雇用傭兵,引用原本不屬於共同體的成員,成立軍人集團,採行兵農分離制度)。(小心共同體舊成員的反對,弟弟信行代表的舊勢力)
  2. 切斷共同體的基盤 (切斷土地-村落的聯繫,強迫重要部屬遷住到其轄區內 – 連續遷都四次)。
  3. 切斷共同體的輔助系統 (回收專利費,切斷紅頂商人繳交專利費給寺廟、官府的管道)。
  4. 瓦解共同體的人事原則 (實施以客觀成績評定的實力考核人事制度)。
  5. 建立最適合發揮功能的物質環境 (引進槍砲、建立軍艦運輸通道)。
  6. 確立功能性組織 (1. 設立工兵及運輸兵 2. 確立軍制『決策管理』、軍令『作戰』分離制度 3. 中樞管理功能與地方軍事功能劃分)

功能體人才的分類

  • 1. 領導者 (經營者:劉邦)
    • 任務:1. 樹立明確概念,正確傳達組織任務 2. 確立並傳達組織的基本方針 3. 整合調度。
    • 方法:1. 表明領導者的意圖與志向 2. 根據部屬行動給予指導 3. 營造有利氣氛。
  • 2. 技術主任 (參謀、宰相:張良)
    1. 具有把握現狀、預測未來的創造力。
    2. 參謀的創意必須具有可行性。
    3. 積極企畫的個性。
  • 3. 事物主任 (輔佐人員、後勤:蕭何)
    1. 不爭功的個性。
    2. 堅守經營者的基本方針。
    3. 絕對不能有成為繼任者的念頭。
  • 4. 現場指揮 (將軍:韓信)
    1. 具有精深的專業知識
    2. 具有決策判斷力
    3. 具有勤勞的個性
    4. 具有掌握全體人心的能耐

智價革命

  1. 同時擁有生產手段和勞力的專職人員增加。
  2. 地區結構改變 (不再分為商業區,工業區,住宅區.. ,而是混合於一個網路社區)
  3. 家庭結構改變 (自給自足, 家庭成員不再互相依賴)
  4. 企業組織改變 (爵士樂隊型的個人化組織)
    • 地位造就人才的現象不再存在 (地位造就人才是因上層人員才擁有彙整的資料, 但電腦網路改變了此一現象)

Facebook

Unless otherwise stated, the content of this page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