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書閱讀筆記關注焦點學習領域常用資源閱讀雜誌影音紀錄達人朋友生活購物訊息相關網站參考文獻最新修改簡體版English |
書籍作者:艾文、托佛勒 閱讀評論:陳鍾誠 導讀
當今社會的許多問題,均來自第三波浪潮的影響,從工業文明轉向資訊文明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矛盾與掙扎,當然,也衍生出了新的機會。 第一波:農業文明技術上使用生物力 (人力、獸力),並以簡單的工具輔助 (像是釐) ,最重要的資源為土地,採用面對面的通訊方式 (交談),社會結構以莊園為基礎,家庭結構則以大家庭為主。 第一波的社會結構以家庭為核心,如此才能照顧土地以進行農業耕作,社會結構單一而平坦,上層莊園結構的領主統治著下層的家庭結構,形成農業社會。 第二波:工業文明技術上使用石化燃料,並以強大的機械設備為工具 (像是蒸汽機) ,最重要的資源為工廠,採用大量運輸的通訊方式 (郵件),社會結構以工廠為核心 (由公司、小家庭、學校環繞工廠形成的結構),家庭結構則解體為小家庭。 第二波社會的幾個特色為
第二波的社會結構以工廠為核心,所有組織都仿照工廠的形式,由於青壯年到工廠工作,兒童就進入學校,老人進入養老院。為了配合就業上的機動性,家庭結構因而解體為小家庭。 第二波的昂貴設備必須有較大的市場使生產貨物予以攤銷,但是如果一踏出自己的區域,就遇上不同的關稅、義務、勞工規定與貨幣,則規模化將無法達成。於是,歐洲中古世紀的莊園結構被取代,規模較大,統一性較高的現代國家於是形成。 工業文明利用機械力讓生產規模極大化,仰賴分工的原則,工作專門化的結果導致了生產者與消費者分離的現象 (產銷分離)。於是家庭自己自足的情況不復存在,這也造成了許多社會問題,像是家庭的解體、金錢至上、物欲橫流、功利主義等等。 產銷分離導致了市場交換網路的巨幅成長,利用大量生產、大量運送、大量消費的方式,讓工廠的產品得以送達全國,廉價的能源與燃料是這種輸送系統得以運行的重要原因。 產銷分離的結果也讓青少年無法與生產接軌,導致更多的青少年問題。兒童養育成本變得更高,於是少子化的狀況出現。家庭變得更不穩定,於是許多兒童與老人無人照料,仰賴社會救助的情況相當普遍。 極細緻的分工結果導致了專門化的社會,這樣的社會仰賴綜合者進行統合,於是全力集中在綜合者的身上,這些綜合者也就是公司的經理人、幕僚等等。 第二波社會的綜合管理方式大致上分為資本主義社會與共產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以強制的方式進行綜合,但資本主義社會則利用市場機制進行綜合,結果是資本主義社會較為有效,這也導致了後來的共產社會解體,紛紛向資本主義社會前進。 第二波的精神體系以機械論的科學體系為主,注重因果關係、可預測性、合理化,採用線性的時空觀念,輕視不可量化的東西,讚美規律,並懲罰想像力。 經濟理論上以市場機制為核心,亞當斯密國富論中的看不見的手、分工的好處與李嘉圖的國際分工論都傾向於強化交換網路。 第三波:資訊文明技術上使用光電資訊,並以電腦為工具,最重要的資源為數位資訊,採用網路傳輸的通訊方式,社會結構分化成多元組織,家庭結構則變得多樣而多變。 經典語錄
我的反思艾文、托佛勒對第一波、第二波、第三波的描述令人激賞,他就像一個外星人來到地球上一般,一眼看出地球的社會組織架構與其他星球的差別。 托佛勒關於第一波、第二波的描述至今仍深受我認同,並成功的指出了第三波的資訊文明的到來,以及電腦網路所造成的巨大影響。 然而,以 1980 年代的視野,畢竟難以想像 30 年後的今天,資訊文明發展到何種程度,也難以預料到全球資訊網 Web 的發展途徑。如今,Web 已經發展了將近 20 年,我們得以看清一些當年托佛勒所無法看清的事實,也因此能站在托佛勒的肩牓上,進一步的思考資訊文明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資訊文明與工業文明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數位內容的生產領域,也就是文字、影像、音樂、程式等產品,這些產品不需送到工廠製造,只要透過網路即可進行銷售。 數位內容的主要成本為人事成本,一但建構完成,其複制成本幾近為零,因此銷授範圍變得更大。又因為使用者對軟體程式等領域具有學習門檻等問題,於是讓銷售市場更加統一 (梅特卡夫定律),微軟的 DOS, Windows 等軟體就是此類現像的典型證明。 托佛勒於第三波一書中,認為第三波會導致社會中產銷合一情況的增強,但這並不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樣子。 托佛勒認為所強調的『生產者-消費者』之分離現象區隔無法反映今日情況的奧妙之處,因此,筆者從電子商務領域借用 B (Business:商務) 與 C (Customer:客戶) 等兩個概念,取代『生產者-消費者』的分類法,以說明今日的情況。 電子商務將網路市場區分為 B2B, B2C, C2C 等 3 類,如此更能反映網路市場的演變情況,傳統商務著重在 B2B 與 B2C 這兩塊,但在網路中 C2C 的市場不斷的被突顯出來,而且快速的成長。但是這個市場並非托佛勒於第三波一書所說的產銷合一之市場,因為兩個 C 所代表的是兩個客戶端之間的交易行為,客戶端繼進行消費,也從事生產,但卻非自產自銷,而是將產品賣給網路上的其他客戶,形成獨特的 C2C 市場。 在早期的 C2C 市場中,由 eBay, Yahoo, 露天等網路拍賣市集所形成的市場已經越來越成熟,這些市場透過宅配等通路,形成了一個實體的 C2C 市場結構。 然而,目前有一塊 C2C 市場尚未受到重視,但正在快速興起當中,這就是數位內容產品,這些虛擬的產品天生就適合在網路上交易,開放原始碼是這塊 C2C 市場的先驅者,但其特殊的現象是交易價格為零,也就是免費。網路上的免費市場形成了一個相當獨特的現象,但是未來付費的市場也會陸續出現,像是 iPod, iPhone 所形成的軟體與音樂市場就是 C2C 付費市場的一個範例。接下來 Amazon Kendle 電子書, Scribd 文件社群, Google 圖書等將會繼續改寫 C2C 市場的規則,我經常注意這些訊息,因為我相信這個 C2C 市場會對未來社會的工作市場有重大的影響。 |
第三波 - 閱讀筆記
page revision: 14, last edited: 28 Mar 2011 08:53
Post preview:
Close p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