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書籍課程程式集小說集論文集散文集影片集編輯雜誌程式人電子書JavaScript計算語言學微積分Blender 動畫C# 語言系統程式高等 C 語言JavaAndroidVerilogWikidotR 統計軟體機率統計計算機數學組合語言人工智慧開放原始碼網路資源運用計算機結構相關訊息常用工具友站連結在家教育RSS最新修改網頁列表簡體版English |
引言仿間有許多關於如何生養小孩的書籍,然而、看完後我仍有許多困惑,真正生了小孩後,我感覺到有許多事情是這些書籍都沒有寫的,因此、在本文中,我們希望以一個實際生小孩的案例,以簡短的文章,讓讀者以最快的速度了解生小孩的過程與必備知識,另外、有些 懷孕的過程目前台灣的健保制度,提供產婦定期的產檢,從懷孕初期的一個月一次,到後來變為兩週一次,最後一個月變為每週一次,醫師每次都會幫產婦作超音波檢查,以了解產婦與胎兒的狀況,例如胎位是否正常、胎位是否太低,胎兒有無身體缺陷與先天性疾病等,也可讓胎兒的家長從超音波影像中認識自己的小孩。 胎位是否正常可用來作為自然生產或剖腹生產的參考,所謂的胎位正常是指嬰兒的投朝向下方,如此在生產時嬰兒的頭會先出來,通常會較順利,若嬰兒的投朝上、腳朝下,則是胎位異常,要自然生產的風險較高,但是通常也不會有大問題,不需要太緊張,當然、若不放心,也可以選擇剖腹產,只是據說剖腹產對嬰兒與母親雙方都比較不好,因此、除非必要,否則我們會比較傾向於採用自然產的方式。 當肚子越來越大時,孕婦的腰部脊椎會承受到相當大的拉力,此時、可以使用托腹帶,將腰椎所承受的力量分散一部份到背部,這可以讓孕婦比較舒服。 生產的徵兆俗語中經常以懷胎十月來形容懷孕的時間,但實際上有所誤差,真正的預產期是受孕後四十週(280天),並未真正到十個月,然而、實際的生產經常會提早或延後,因此、不能等到最後一兩週再來準備,這樣很容易會措手不及,例如來不及到醫院就生了,或者太早到醫院了卻又遲遲不生。 如果預產期只能作為參考,那又有甚麼方式可以準確的判斷何時應該到醫院呢? 答案是利用分娩的徵兆,產婦再分娩前通常都會有許多明確的徵兆,包含落紅、陣痛、破水、想大便卻又大不出來等等,這些都是分娩的徵兆,以下我們將說明這些徵兆的出現過程。 通常產婦會先落紅、一段時間後開始出現陣痛,接著每隔一陣子出現陣痛,當陣痛的時間由數十分鐘一次變為五分鐘一次時,就代表快要生了,此時到醫院是最理想的時機,等到在醫院才破水是較好的,萬一未到醫院就破水了,就會演變成十萬火急的狀況,因此、最好能掌握陣痛的頻率,以免手忙腳亂。 然而、並非每個產婦要分娩前都會出現上述的每一種徵兆,而且、徵兆出現到實際分娩的時間長短卻又是因人而異的,例如第一胎生產的產婦,通常從陣痛到分娩的時間間隔會較長,從一小時到數天都有,因此、第一胎的產婦最好等到陣痛時間縮短為五分鐘左右一次時再到醫院,比較不會一直等待,而第二胎之後的產婦,卻又時間很短,一但開始陣痛、就應趕快到醫院,才不至於因為急產而生在外面。 生產的過程一到醫院之後,應該就要直接到急診,急診室人員通常會直接讓你上產房,在待產室等待,並檢查產道打開的程度,產道若打開到約十公分時,就代表已經全開了,此時、護士就會讓產婦上產台準備生產,並連絡接生的醫生或助產士到場,一但羊水破裂之後,產婦就可以開始用力將小孩生出來,用力的方法是在陣痛時順勢用力,如此、嬰兒會比較容易被推擠出來,而使用拉梅茲呼吸法,則有助於整個生產過程中呼吸與用力節奏的配合,會使生產過程更為順利。 我太太在金門生產時,醫院是不准我進產房的,因此、很可惜的無法參與整個生產過程,但我知道台灣有些醫院是可以讓父親進入陪產,我想、這是金門縣立醫院應該要改進的地方。 然而、兩次的生產,都是由我陪妻子上產台,而且、都恰好在一上產台時羊水就破了,整個羊水都如水桶翻覆似的傾倒下來,因為產台較高,因此在跨上產台時應該小心且動作慢一些,以免羊水膜提前破裂。 有時、羊水破裂後產婦就不再感到疼痛,此時、是否應該用力將嬰兒生出,就有待查證了。 生產完後產婦會先到產房外的病床休息,此時、應該要以手不斷搓揉肚子下半部,直到感覺到有一顆硬硬的球形成,這將有助於惡露與胎盤的排出,使產後子宮能盡快恢復正常,若產婦無力搓揉,則家人或丈夫應該要協助搓揉,以幫助產婦盡快恢復,減低產後的疼痛。 所謂的『惡露』就是女姓懷孕期排卵所造成的血,在生產過後數天會經由陰道排出,稱之為惡露,雖然懷孕時期沒有月經,但其實每月都還會固定排卵,因而將經血排入子宮,等到生產完後會不斷排出經血,就形成了惡露,將惡露排除乾淨,才不會留下後遺症。 產後的一週在台灣、由於健保的規定,通常產婦在生產後可在醫院住四到六天,通常自然生產為四天,剖腹產為六天,醫院會給予產婦出生證明,此時、若離戶籍地很近,家人可以順便幫新生兒報戶口,並請領生育補助,若有相機,可為新生兒拍攝照片以便製作健保卡,若無相機也可直接製作無照片的健保卡,如此、就不用擔心打預防針時要自行付費的問題。 目前健保有提供新生兒一些先天疾病的篩檢,醫院通常會自動於產後為嬰兒進行篩檢,這些篩檢的疾病通常是可以及早發現並有效治療的,例如:先天性甲狀腺低能症、苯酮尿症、半乳糖血症、蠶豆症等等。 產後、醫院會立刻給產婦一個沖水瓶,以用來沖洗陰道,使傷口不易感染,在每次上廁所後都要沖洗,以保持傷口的乾淨,另外、尚可向醫院購買束腹帶,綁住腰部與臀部,這有助於產後身材的恢復,使腰部與臀部恢復到產前的大小。 住院時若能儘早哺餵母乳,對胎兒與產婦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幫助,以下我們將介紹哺餵母乳所應注意的事項。 哺乳的過程母親在生完小孩後,一開始是沒有奶水的,若此時擠奶只會擠出極少的透明液體(不到1CC),再過幾小時、可以擠出少許的黃色初乳(數CC到數十CC),大約在第三天,將可以擠出很多的母乳,此時若不哺餵母乳,也不將母乳擠出的話,產婦將會開始漲奶,接著會發燒,若這樣繼續下去,產婦將會退奶,然後就沒有乳汁了。 因此、若環境允許,最好在嬰兒一出生時,就進行哺餵動作,如此、不但可以幫助乳腺暢通,使後續的哺餵更加順利,也可以增進母子間的情感,一舉兩得。 由於及早哺餵,我太太的奶水量一直都很充足,我們一直餵到了嬰兒六個月大後,才給予斷奶,改餵牛奶加副食品,其實、按照母乳協會的健議,至少要餵半年,可以一直餵到兩歲。 在這半年當中,我太太在上班時,如果漲奶,都會將母乳擠出後放入擠乳袋,然後冰凍,等到下班再帶回家,交給褓母,要餵奶時,褓母會將擠乳袋中冰凍的母乳,以50度的溫水解凍後,倒入奶瓶後哺餵,這種冰凍後的母乳可以保存四個月,如此就可以既上班又餵母奶了。 幫小孩洗澡嬰兒剛出生的一個月內,由於脖子還沒發育好,因此非常的軟,所以在抱初生嬰兒時,必須要用手撐住他的頭與頸部,在幫他洗澡時更需要一些特別的方法,由於用文字無法描述清楚,所以請大家直接看影片吧! 由於臍帶還沒脫落,洗澡後尚須用醫院所發的護理包,用棉花棒沾酒精後將臍帶的根部消毒後再包紮好紗布,才不容易受到感染,經過約十天的時間,臍帶自然會完全脫落。 做月子嬰兒出生後的一個月內,父母幾忽都在餵奶、換尿布等事情上度過,除了要照顧嬰兒之外,也要照顧產婦的飲食,這個月俗稱『作月子』,傳統上、華人做月子要求飲食要不加鹽,少加水、多用米酒燉煮等,其目的是要讓身體將水份排出,以恢復苗條的身材,並增進健康。 做月子的飲食其實說穿了很簡單,以下是一個月中的主要飲食:
其中、所有主食都以麻油或杜仲,配合米酒烹調,例如麻油豬肝、麻油腰花、杜仲豬肝、杜仲腰花、麻油雞等,都是月子餐常見的食譜。 在飲料方面,由於怕喝水會使身材無法恢復,因此改用四神湯、龍眼茶等代替開水,而且要慢慢且少量的喝,其中、在產後的第一週,具說喝生化湯可以將『惡露』排出的效果,然而、由於西醫都會數天的藥給產婦,其中通常有子宮收縮劑的成份,因此、在吃西藥的幾天可能不宜再飲用生化湯,因為怕藥效過強,等西藥用完後再開始飲用生化湯,比較適宜。 另外、在華人的傳統中,作月子的這個月是不能洗澡的,這是因為產婦的毛孔放大、骨骼鬆動、所以風邪容易入侵,然而、對愛乾淨的女生而言,一個月不洗澡是很痛苦的,此時可以買月子水(酒精濃度百分之一的米酒),與薑混合煮開後用來擦澡,就不容易因洗澡而著涼。 結語生育小孩是人生的一件重要事情,然而對生第一胎的人而言,卻經常在毫無瞭解的狀況下開始了,又在措手不及中完成了整個過程,本文希望藉由自身的經驗,讓即將成為父母的這些準爸爸、準媽媽們,能從容度過整個生育的過程,而不需要在閱讀一大堆書籍後,仍然有一大堆的疑問。 希望這樣的經驗分享,能對您有所幫助。 |
生小孩 -- 一個父親的經驗談
page revision: 2, last edited: 22 Jan 2010 02:32
Post preview:
Close p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