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的目標

人工智慧

前言

簡介

知識表達

知識學習

理論方法

搜尋優化

邏輯推論

神經網路

機率統計

實務應用

專家系統

自然語言

分群分類

程式語言

Prolog

javascript

程式實作

邏輯推論

爬山算法

基因算法

機率學習

交談程式

數字辨識

訊息

相關網站

參考文獻

最新修改

簡體版

English

長久以來,人工智慧一直是一個充滿夢幻式魅力的資訊科學領域,人們對 AI 有無數的幻想與憧憬。科幻小說當中的未來世界可以說是 AI 的遠程目標。但是,我相信學術界的許多人對這個說法有很多批判。因為,夢想與科學似乎是兩個極端,科學的動力來自於夢想,但是科學的發展卻是一個排除夢想的過程。

盡管科幻書籍當中早已述說過這種夢想千百回了,然而,夢想仍然是夢想。要實現這些夢想,仍是一條漫漫長路。或許,在我們有生之年,都還看不到下列情況,但是,這些想像中的情節卻不斷的吸引著 AI 研究者踏入這個領域。讓我們以一個科幻小說式的場景說明這些 AI 的目標。

『西元 2100 年,史丹利從家中起床,在吃完僕人瑪莉 (一個機器人) 所準備的早餐之後,開著智慧型的汽車 (名為夥計),前往他上班的地點,MIT 的媒體實驗室。與其說史丹利在開車,不如說他在車上繼續睡覺。因為,夥計早就知道他上班的地點,因此,直接開到MIT 的媒體實驗室後,用鬧鈴叫史丹利第二次起床,然後,自動開門讓史丹利進入 MIT 媒體實驗室的大門。

在進入大門之後,媒體實驗室的助理莉莎 (另一個機器人) 告訴史丹利,今天有一位中國籍學者 – 江明來訪,打算與史丹利談談有關最近虛擬駭客入侵 MIT 虛擬世界,偷走巨額虛擬貨幣的事情。當學者江明到達時,說了一句『史丹利先生,您好!』,然後,江明嘴邊的懸浮式透明麥克風,立刻將這句話翻譯成英文的 “Hello ! Mr. Stanly,Nice to meet you !” 傳送給史丹利耳中的訊息接收機,然後在史丹利先生的耳中播放出來。因此,雖然史丹利先生並不懂中文,但是,卻可以與江明先生侃侃而談。…』

我們有必要就此停止故事情節繼續發展下去,因為,再寫下去這本書就變成科幻小說了。請讀者回到 20 世紀初的現在,回到人工智慧教科書的主題中。如果我們想要實現上述的未來,那麼,我們到底現在應該要做甚麼呢?讓我們逐項分析看看。

瑪莉 (機器人) 會做早餐,因此,他應該會移動、開冰箱、拿菜、開瓦斯、煮菜、拿碗、裝菜、上菜等動作。為了達成這些動作,瑪莉必須有控制其手腳的能力,這是典型的機器人控制問題。瑪莉應該也需要具備視覺感官與影像辨識的能力,以避免發生撞到東西、煮菜時過熟烤焦等問題。同樣的,夥計 (智慧型汽車) 也必須具備視覺辨識能力,以避免開車時撞到東西,並且能正確的將車開到 MIT 媒體實驗室。莉莎 (機器人助理) 需要具備記憶力與語音合成的能力,以告訴史丹利其行程表。而學者江明嘴邊的懸浮式透明麥克風,則需要具備語音識別與英漢自動翻譯技術,才能將中文的語音,轉換成英文的句子,傳送給史丹利先生耳中的訊息接收機。而這台訊息接收機,則必須具備語音合成的能力,才能將這些訊息,轉成語音撥放到史丹利先生的耳內,這些訊息甚至可能包含腔調與口音,才能讓這個同步翻譯過程更為逼真流暢。

但是,我們必須先向讀者說聲抱歉,因為,這只是一段科幻場景,這些技術,我們現在通通都沒有。這些夢幻式的能力,全都還在人類的想像當中。雖然,AI 學術界已經做了五十年以上的研究,然而,我們的影像辨識、語音識別、機器人控制、自然語言理解、機器翻譯等技術,幾乎全都還無法在現實生活上派上用場。但是,人類因為有夢想而偉大,我們仍然必須努力的作著這些夢,不管未來何時會實現,或者會不會實現,就像周星馳的名言 - 『沒有夢想,那人活著和狗有甚麼不同』,或者更加激勵人心的佐賀阿嘛的一句話 - 『有夢想總比沒夢想好,就算到死的時候都還無法實現也沒有關係。因為,那不過是個夢想而已』。

終於到了我們為人工智慧下定義的時候了,我們認為,AI 的定義,與其用技術方式,不如用目標的方式定義更恰當。AI 的目標是企圖模擬人類,建構出具有類似人類大腦的程式。這包含使用眼睛、耳朵、嘴巴、手腳、身體等器官的能力。

因此,AI 的目標乃是模擬人類大腦,並利用電腦的眼睛 (攝影機)、耳朵 (麥克風)、嘴巴 (喇叭)、手腳與身體 (機器人),取得外在世界的資訊,根據這些資訊進行類似人類的智慧型行為,像是影像辨識 (眼睛)、手寫辨識 (眼睛)、語音辨識 (耳朵)、機器人控制 (手腳與身體) 等,都是典型的 AI 領域。當然,還有許多與感官無關的領域,像是電腦下棋、自然語言理解、機器翻譯、知識工程等,這些都是與大腦的功能直接相關的領域,也是AI 領域當中的經典問題。

Facebook

Unless otherwise stated, the content of this page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3.0 License